《高考1977》:冬日里的春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4-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海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

  有的历史,记忆时间一久很容易被淡忘;有的历史,记忆一经撩拨却总能历历在目。

  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历史事件,经过2007年全国“集体性怀旧”之后,本以为要到2017年才会再度掀起波澜,但近日电影《高考1977》的热映,又将恢复高考这一重大的民族记忆重现在国人眼前。

  与两年前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的众多媒体不同,《高考1977》是用故事片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演绎出在黑龙江一农场里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报名参加高考的故事。影片中很多催人泪下的片断,特别是一群知青在燎原烈火的背景中收听到恢复高考的电台消息、为赶上去考场的火车在雪地里奔跑的场景,更是感人至深。

  不仅是像我这样参加了1977年高考的过来人,就是许多“80后”、“90后”看了影片,都对当年恢复高考如何影响人的命运感触良多。如果要大家举出“文革”后30多年来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恢复高考无疑会成为不多的几个选项之一。

  恢复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招生考试史的新纪元,也是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高考改革也一直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因此很容易成为人们谈论和回忆的一个话题。

  有些事情过去30多年之后,现在再谈起来会带着一种怀旧的成分。而许多参加过1977年高考的大学生回忆起当年报考的情形,往往马上就将思绪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多数人不仅是怀旧,更多的还是兴奋、感动、感恩,思绪万千。

  1977年12月,中断11年之后首次举行的高考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使1977年的冬天显得格外温暖,至今仍让人追怀不已。恢复高考,不仅是许多大学生个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它是冬日里谱写的春天故事,是一段历久弥新的记忆,是一个永留史册的传奇。

  高考最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通过奋斗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可以让人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关键的转折点往往只有几步,在社会上,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高考是难能可贵的一个。虽然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增加,高考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有所减弱,但仍然是许多学子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

  32年来,通过一次次高考,国家选拔出千百万合格的大学生。经过培养造就,许多人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骨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崛起,穷源溯流,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不可分。

  当年,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的确是英明的举措。但发展到今天,像我这样的高考改革“稳健派”,也认为高考并非神圣不可动摇的制度,假如真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取而代之,我也赞成用来替代高考。问题是,在中国有没有这样美好而可行的选才方式?如果没有或找不到,我们就不要轻言废止高考,而要珍惜高考,正视高考,改进高考

  实行考试制度有其弊病,但废止考试制度必将造成更大的祸害。理论上说,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才方式,但实际上,却找不到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竞争方式,而考试的办法至少可以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中,几乎所有全面考核或推荐的办法,都因人情与关系的困扰影响公平,从而出现异化,无法大面积铺开,不得不回到以考试为主的老路上来。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只是将升学竞争从暗箱操作或关系博弈,改为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进行罢了。

  抚今追昔,我想,恢复高考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相信还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显现出来。

  单个77级大学生的高考传奇可能会被人忘却,但1977年恢复高考的群体故事却会千古流芳。历史不一定记得每一年的高考,但一定会记得1977年的高考

  南开大学省身楼

  南开大学南门周恩来纪念塑像西边那座灰色的建筑,是南开大学著名的省身楼。省身楼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叶落归根的标志,也是他把自己研究数学的经验留给南开的纪念。

  1984年,陈省身先生在伯克利担任的美国数学研究所所长任期届满,时任中国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向他发出聘书,请他创办并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陈省身先生1926年到南开大学开始数学生涯,58年后又回到南开大学任职。南开数学研究所于1985年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陈省身先生参与创立的第三个数学研究所。

  陈省身先生以数学研究为生命,最大的梦想就是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数学大国,希望南开大学可以成为国际数学中心,就像当年的普林斯顿大学一样。先生深情地说,除了儿子、女儿之外,南开数学研究所是他的第三个孩子。

  省身楼建于2004年,是南开校内第三幢以校友命名的建筑,也是陈省身先生提议兴建的。大楼落成时,南开大学正式将其命名为省身楼,“省身楼”三字由陈省身先生亲笔题写。他说:“我们的眼光要放远些,要面向世界。要吸纳更多世界级的优秀数学家和学者来南开,现在的设施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建设一个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的、100年不落后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只有当中国能够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数学家前来工作的时候,数学强国的理想才能实现。”

  2005年12月3日,陈省身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南开数学研究所更名为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以表达对大师的追思和对其遗志的继承。(南开大学供稿)